短视频沉迷陷阱:孩子老人伤身又伤财
来源:欢号热娱
流行狂热 2025-05-04 10:53:15 栏目:社会
0 次
沉迷:做作业刷短视频孩子张嘴就是“老六”
“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刷那些小视频,拆奥特曼卡片,还有什么游戏解说、80后90后小卖部,没完没了。”一说起短视频,市民梁女士就一肚子气。
梁女士的儿子今年上五年级,每天放学后,老人都会带着他在楼下的小花园里玩一会,原本想着增加户外活动,结果慢慢变成了刷短视频的时间。“两三个小孩儿,拿着老人的手机往长椅那一坐,还经常学视频里的博主说话,什么老六、鸡哔你。”梁女士说,孩子有时甚至边写作业边刷视频,为此她没少发脾气。
研究报告显示,短视频在7至18周岁未成年人中的使用率高达九成,很多孩子刷着刷着,就沉迷于短视频。

揭秘:看似为流量 最终导向都是商品链接
无论是低俗搞笑的段子,还是轻松有趣的游戏解说,表面上,短视频博主只为赚流量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多数博主追热点发短视频都是为了带货,试图打开未成年人的钱包。
咕卡,是当下大热的中小学生“社交神器”,是用各种贴纸、装饰物等手工装饰的卡片。“咱们今天来个超级咕卡大PK怎么样?”“你们更喜欢谁做的咕卡呢?”短视频博主“翠花的童年”推出过多条“咕卡”短视频,不少视频点赞超过2万,评论上万条。
“对绝大部分博主来说,流量分成收入有限,带货才是主流。”林墨坦言,利益驱动下,短视频也在制造着未成年人的消费流行趋势。

成瘾:老妈追微短剧一次39.9元充出上万元
“没想到我妈节约了一辈子,却为各种短剧就花了一万多元。”提起微短剧,小然十分沮丧。
小然的母亲今年62岁,平时爱刷视频、看直播,是邻里眼中的时髦老人。去年9月,老人刷短视频时,总有链接跳出来,点进去,是微信第三方小程序,里面是各种微短剧。
“几十个小程序,东花一笔,西花一笔,现在根本不给我看他的手机。”嘟嘟说,父亲痴迷微短剧已到中毒程度。

THE END